選單

健康資訊

認識心血管疾病,6件事從此遠離十大死因排行榜!

時間2021.11.11

發文早安健康

瀏覽人數925

【早安健康/李宣澤報導】十大死因中,有半數與心血管有關,其加起來的死亡百分比超過第一名的癌症。這項事實告訴了我們一件事:心血管的健康實在不容我們忽視。那麼,什麼是心血管呢?心血管又有什麼用處?而心血管是如何與心臟病、腦中風、糖尿病等扯上關係?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!徹底了解心血管的運作,找出作亂的危險份子,用最簡單的保養方式達到最有效的預防與改善。

心血管系統又稱循環系統,是人體內負責輸送各種物質的一組構造。有了這套系統,我們的器官就能持續得到氧氣與養分的供應,同時排除代謝所產生的廢物與毒素,如二氧化碳、氨等等。

心血管系統可概分為三大結構:負責給予血液動力的「心臟」、與作為血液管道的「血管」,加上血管內的「血液」。而心血管系統的循環機制,可分為上下兩回合:「體循環」與「肺循環」。

為了更容易理解,我們把心血管系統比喻成人體內的運河:心臟是一架大水車,上頭有肌肉工人不斷踩啊踩,驅動血液這條河水。

河水之上,有數以百萬計的紅血球小艇載運著各種物資,順著水流與沿路的各家工廠進行交換。而導引河水流向的河道堤防,就是作為血液通道的血管。

1、水車推動著水流,讓一艘艘載運著各種物資的小艇順著水流流向各處。

2、當小艇第一次從水車出航時,載著氧氣、養分等貨物分頭流向大大小小的器官、組織工廠。

3、小艇流經工廠時,會將船上的氧氣、養分與工廠產出的二氧化碳、廢物交換。

4、載滿廢物與二氧化碳的小艇,接著經過負責排除毒物的肝臟處理廢物,再帶著尚未處理的二氧化碳,回到水車,完成循環。接下來,載滿二氧化碳的小艇會流向肺,進行循環。

心血管系統會出什麼問題?

我們再回到運河的比喻:小艇要能順暢地運行、正常抵達目的地並且完成任務,「運轉的水車」與「順暢的河道」以及「穩固的堤防」缺一不可。可惜的是,這三者並不是永遠都能夠正常工作--心血管系統最容易出問題的狀況,主要有三種:

1、水車不動

踩水車的工人罷工,或者累癱、死掉了,水車轉不動,河流成為一灘死水,小艇被迫原地打轉,以致全境的 工廠都得不到補給,一間接著一間地崩潰。如同心臟細胞死亡,導致全身器官功能喪失。這,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「心肌梗塞」。

2、堤防潰堤

當堤防年久失修,或者河水突然暴漲,原本引導運河流向的堤防崩潰,導致河水溢出,小艇擱淺,無法去到 目的地。同時,溢出的河水也會淹沒堤防外的農田與建築,導致進一步的破壞。我們常聽到老人家得到的「眼睛黃斑部出血病變」造成失明,就是血液周圍的堤防--「血管」破裂所造成。

3、河道阻塞

河水裡的油汙、垃圾長期累積,阻塞了河道,或者黏聚成一團垃圾球,直接截斷較細的分支,導致小艇無法 通過。如果發生在通往腦工廠的河道,人們就會感到四肢無力、意識模糊、口齒不清、甚至雞同鴨講,也就是我們俗稱的「腦中風」,又稱「缺血性腦中風」。

體循環與肺循環

體循環

血液從左半邊的心臟被打出,供應各個器官氧氣、養分,並帶走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與廢物。身體下半部的血液,會通過負責解毒的肝臟,然後返回右半邊心臟;身體上半部的血液,則直接回到心臟,完成上半回合的循環。

肺循環

血液從右半邊的心臟再度被打出往肺流去,將先前從各個器官蒐集來的二氧化碳與肺泡內的氧氣做交換。原本因缺乏氧氣而呈現藍紫色的血液,將重新恢復鮮紅色,並流回左邊的心臟,完成下半回合的循環,準備好進行下一次的體循環。

十大死因半數與心血管有關

根據衛福部公布國人十大死因,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長年列居前10名,可見心血管疾病已經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,萬萬不可輕忽。

心血管疾病小檔案

心血管疾病又稱為「循環系統疾病」,所謂的循環系統指的是人體內運送血液的器官和組織,主要包括心臟、血管(包含動脈、靜脈、微血管)。簡單來說,任何影響心臟血管系統的疾病都可稱為心血管疾病,進而造成心臟、腦部與周邊血管病變,像是心臟病、高血壓、高血糖、中風、心肌梗塞等。

心血管疾病低齡化,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?

如果以為心血管疾病只是老年人的專利,可就大錯特錯!因為從家族病史、年齡大小、飲食習慣、生活態度、空氣污染、工作壓力、氣溫高低到老化程度等原因,都與心血管疾病有相當大的關聯,換言之,生活中存在危機因素越多的人,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越大。

許多上班族因為工作壓力大、長期情緒緊張、壓力大,飲食上經常大吃大喝,卻無法定時規律運動,應酬又免不了抽菸、喝酒、熬夜等,導致身體出現「三高」警訊,這些不良生活習慣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。

此外,根據健保局電子報資料,臨床研究發現,當血中總膽固醇值每升高20mg/dl,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罹患率就增加17%,可見體內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值高的人,即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。

遠離心血管疾病,可以先從控制這些對健康造成影響的因素著手,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降低血管受到損害的機率,都是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方法。

 1. 飲食三多三少

  • 三多:多吃蔬果和全穀類、多吃深海魚肉、多攝取大豆蛋白質。
  • 三少:少飽和脂肪、少熱量、少鹽。

2.  多運動

每天30 分鐘的有氧運動,如:游泳、慢跑、快走、騎腳踏車等,可常保心血管健康。

3.  戒菸

根據統計,戒菸能減少50%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,在戒菸後3 年,罹病率就和從未抽菸者相當。

4.  學習放鬆

據研究顯示,壓力會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,使血壓升高,也會活化血小板凝集,形成血栓,促使心血管疾病發作,因此平時應學習緩和情緒、以輕鬆的心態面對壓力,並且經常保持開朗的心情。

5.  定期健康檢查

40 歲以上應每年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隨時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,而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人,至少應每個月追蹤檢查1 次,以了解病情是否控制良好。

6.  補充充足水分

水分不足會增加血液黏度,提高血管栓塞的機會,因此適時補充足夠的水分也很重要。

#

回前一頁